Dear Dharma friends,

I have the privilege and honour to follow His Holiness Gyalwa Karmapa and Shamarpa's guidance, and became a Buddhist monk in Bodhgaya in 2007. Subsequently I was given the task to set up and run the Bodhipath Buddhist center in Taichung in 2008, the aim of the center is to spread Buddha dharma teaching, learning the bodhisattva way by adopting the Bodhisattva's attitude, develop wisdom and practice to experience a clear and unobstructed nature of mind.

I have also started producing TV programs about Dharma teaching on Taiwan Dharma TV station since 2012, the topics cover teaching of Karma Kagyu lineage, Bodhicitta and other Dharma knowledge.


In 2013 I was assign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Dharma practice and teaching by Karmapa and Shamarpa in our new monastery in Hualian, Taiwan; from 2014 regular puja and events will be organised in both monasteries in Hualian and Taichung, including regular Nyongye practice (thousand arm chenrezig fasting program) White Tara Retreat as well as other retreat programs in the pipeline.


With pleasure I am producing these DVDs for distribution and sharing, I would appreciate any comment or feedback you might have for future improvement. In this trouble time we are most fortunate this auspicious teaching come to light, may the precious teachings radiate and flourish, may we bring forth our full effort together to work for a better future.

You are also welcome to visit our Google Blog: http:/bodhipath07.blogspot.com


2013年4月18日 星期四

第三十一章 阿貢祖古何人?


第三十一章  阿貢祖古何人?


----噶瑪汪秋

摘錄自"噶瑪巴預言"


蘇維亞. 原著,林淑貞中譯

 

!阿貢祖古是司徒仁波切的主要夥伴及支持者之一。過去三十年來,他是位於蘇格蘭艾斯代米爾(Eskdalemuir)的桑耶林西藏中心(Samye Ling Tibetan Center)的精神導師。他宣稱自己是找到十七世噶瑪巴烏金廷列人們中之一人。

國際噶瑪噶舉佛教團體(International Karma Kagyu Buddhist Organization)之秘書噶瑪汪秋( Karma Wangchuk)寫了一篇有關阿貢祖古早年的文章,此文章是回應米克布朗(Mick Brown)的"十七世之舞:西藏的第十七世噶瑪巴之不可思議的真實故事"(The Dance of 17 Lives: The Incredible True Story of Tibet's 17th Karmapas) (布魯姆伯利出版,Bloomsbury 2004年)(註321)一系列文章中之第二篇。

布朗曾引用兩人為他資料之來源:阿貢祖古(Akong Tulku)和他的兄弟,喇嘛耶希。噶瑪汪秋的陳述基於十六世噶瑪巴的追隨者們及拉卜楞內可靠的消息來源,他的目的是要,"協助布朗的讀者以及所有關注噶瑪巴爭議的人自行評判。"

我得到噶瑪汪秋之許可,將他的文章編輯過後刊載於此。因為阿貢祖古在司徒仁波切一派裏是一個如此重要的角色,他的背景對我在本書中的討論關係重大,我鼓勵讀者們比較噶瑪汪秋的陳述和刊載於羅卡協會(Rokpa Association)網頁上,由肯恩霍姆斯(Ken Holmes)所寫的阿貢祖古傳記之細節,持別是那些有關阿貢祖古和十六世噶瑪巴的關係,例如,在網頁上的傳記裏,它寫著阿貢祖古是根據十六世噶瑪巴精確的指示被找到的,本文也宣稱阿貢祖古是噶瑪噶舉的傳承持有者,他是由十六世噶瑪巴訓練而成的。

噶嗎汪秋曾告訴我,達波噶舉林的吉美仁波切是他主要的資料來源,吉美仁波切在那些以上所提及的場合裏均在十六世噶瑪巴身旁。他也提到夏瑪仁波切和卓義俄助(Dronyer Ngodrup,噶瑪巴主廟隆德寺的資深官員)為他陳述阿貢祖古早年在西藏及印度之資料來源。他對阿貢後來在歐洲之陳述是根據三份額外的資料來源,措朋拉(Tsorponla),他是十六世噶瑪巴訪問歐洲時之侍者; 喇嘛歐理(Lama Ole)(註322)以及十六世噶瑪巴的翻譯漢娜年德(Hannah Nydahl)。

從牧民之子成為村莊裏的祖古

此處對阿貢祖古的描述開始於二十世紀上半期,在西藏東部薩瓦巴朔(Tshawa Pasho)地區裏有個小村莊,此村莊裏住著一名在當地小有名氣的"那巴"(ngakpa)(註323),他居住在一座不大的村廟卓瑪拉康Drolma Lhakang)裏,執行一些簡單的法事。正如許多西藏村莊一樣,當地的居民經常會添加一些神奇色彩到他們流行的佛教派系裏,收取些費用,那巴會用白色和黑色魔法賜予加持,或下符咒以滿足村民每日的需求。甚至有人說他可以使人們喪命。雖然他不被認為是高階位喇嘛的轉世者或任何有名的人,村民們因為他的法力而尊重他,當那巴逝世時,因為此村莊位於司徒仁波切主廟八蚌寺之管轄區,村民們要求十一世大司徒去認證此巫師的轉世靈童。

十一世司徒仁波切知道,根據佛法,那巴一般不具備掌握自己來世的能力。但是,當一位有名的老師過世時,為了撫慰寺廟的住眾,認證"方便袓古"相當普遍。因此,十一世大司徒仁波切選擇了當地牧民的幼子為村裏那巴的轉世靈童,此即是阿貢祖古。

因為此男孩只是掛名的祖古而已,八蚌寺並未給他任何哲學或儀軌的訓練,總之,這名男孩在毫無任何正式教育的情況下長大。

當阿貢十幾歲時,由於他家人的要求,八蚌寺將他剃度。他也被送去參加蘇曼寺(Surmany Monastery)創巴仁波切(Trungpa Rinpoche) 的"仁千德卓"(Rinchen Terzod)(註324)灌頂。也就是在此時,"那巴祖古"得到極大的好運,他成為創巴仁波切的弟子及侍者。

服侍如創巴仁波切如此有影響力的喇嘛,阿貢應可以得到機會受到教育,但事實並非如此,中共於1950年代早期進攻西藏東部結束了西藏人的正常生活,阿貢祖古再一次錯失接受傳統西藏教育的機會。十八或十九歲時,年輕的阿貢和他的主人逃離西藏。

在離開西藏之前阿貢和十六世噶瑪巴之關係有多熟悉?他可能見過噶瑪巴數次,夾在參加正式法會的群眾中,但是他們從未面對面相見過,也互相不認識。

阿貢在印度:一名慍怒的倖存者

阿貢和創巴逃到印度,跨越過國境沒多久,兩人抵達噶林邦(Kalimpong)。

噶林邦和隆德距離很近,創巴經常到寺廟來拜訪嘉華噶瑪巴,但是阿貢並未同行。

在某段時間裏,阿貢的確見到了十六世噶瑪巴的秘書長典措雍度。因為逃離西藏急需現款,創巴仁波切和阿貢試圖賣給典措雍度一顆天珠(dzi,註325),當秘書長表示無意願購買時,阿貢相當生氣。他被聽到在噶林邦以貶損的語氣評論秘書長,他甚至將噶瑪巴聖上的名字也捲入其中,告訴他人,噶瑪巴收到那麼多的供養,也不分出足夠的金錢向兩個窮困的喇嘛購買天珠。一股而言,如此的噪音在隆德寺不具任何意義,但因為阿貢是創巴仁波切的侍者,噶瑪巴的拉卜楞將他的抱怨留下記錄。

當時,年輕的司徒仁波切居住在剛渡(Gangtok,錫金首府),剛渡和隆德之間尚未有車輛可行駛的道路,而徒步約需一天。每當司徒仁波切前往隆德寺時,阿貢會在路上與他相會,雖然阿貢從未和司徒仁波切遠行至隆德寺,隆德的僧侶們早已聴到他們的會面的事。

阿貢首次見到噶瑪巴

在那段時間裏,創巴仁波切見到了斐達貝荻(Frida Bedi)(譯註1),後者於新德里創立了青年喇嘛學院,於1961年,貝荻夫人請創巴仁波切作為該校的教務長,並教導佛教哲學,創巴接受了她的邀請,他讓阿貢主管廚房以及學校的紀律。

1962年,噶瑪巴在新德里停留約一個月,他租了一間房屋,和貝荻夫人位於豪茲卡斯區(Hauz Khas)綠色公園(Green Park)的學校約十分鐘步行路程。

有一天,約上午十時左右,學校裏年輕的喇嘛們來到噶瑪巴的住處向他致敬,阿貢尾隨他們而來。噶瑪巴正在清理鳥籠並和學生們交談。阿貢進入房子,在噶瑪巴面前,他憤怒的責罵這批年輕喇嘛們在未經許可下私自來這裡,命令他們立刻返校。噶瑪巴相當震驚並責怪阿貢他的不恰當舉止,阿貢回應說他作為學校的管理人,這是他的職責去執行校規。既已直接以那種態度挑戰了噶瑪巴,阿貢迅速離開現場。

阿貢據說經常在噶瑪巴背後批評他。他指控噶瑪巴在過去應當曾對司徒仁波切不敬,年輕的喇嘛們告訴噶瑪巴阿貢對他們說了些什麼。

阿貢怠慢夏瑪巴

1963年早期,夏瑪巴在隆德寺坐床。此不久之後,為了要向達賴喇嘛表示敬意,因為他解除了一百七十年來西藏政府不准夏瑪巴轉世的禁令,夏瑪巴被送到達蘭沙拉去參加一項達賴喇嘛主持的特殊慶典。

此時,斐達.貝荻已將她的喇嘛學校(阿貢在此工作)遷移至靠近達蘭沙拉的達爾豪濟(Dalhousie)。據說,兩位高階位仁波切,阿楚仁波切(Athro Rinpoche)和喇嘛噶瑪聽列(Lama Karma Trinley)從學校搭乘巴士到帕坦(Patan)市(約一天行程),以便當夏瑪仁波切的火車抵達時,向他致敬。阿貢拒絕和他們同行前往。眾所週知,他對他自認為的噶瑪巴之任人唯親的作法極端不滿。他以為噶瑪巴認證自己的侄子為夏瑪巴,然後再請西藏流亡政府恢復他的頭銜是一項錯誤的作法。允許夏瑪巴在噶瑪噶舉重新得到他的第二高位階,噶瑪巴已有效地降低司徒仁波切在階位制度裏的地位(註326),創巴仁波切,相反地,據說對夏瑪巴的坐床典禮相當熱切。

前往英國

後來,創巴得到"斯波丁獎學金"(Spalding Scholarship)前往牛津大學就讀,他帶著阿貢一起去英國,他們在1963年秋天離開。此表示阿貢從未有機會去認識噶瑪巴,兩人唯一真正見面是在新德里那一次,當阿貢嚴責學生們去見噶瑪巴時,他們二人無法被說成是相當熟識,更別提親近,阿貢絕對不是噶瑪巴那段時期所作所為的權威人士,但是,米克.布朗將他當成可靠的消息來源。

創巴抵達英國數年後,他決定要在蘇格蘭創立一個噶瑪噶舉道場"桑耶林"(Samye Ling),為此,他需要從噶瑪噶舉教主處得到一份優良教師的證書,欠缺此證書,英國的弟子們可能不信賴他和他的侍者為上師,故創巴去函噶瑪巴要求一份證書,阿貢也如此作,因為創巴要求他作為新道場的管理人。

作為一位噶瑪噶舉教派裏的顯要喇嘛,也被十六世噶瑪巴完全信賴,創巴毫無困難取得噶瑪巴的證書。阿貢則不同,他從未善待過噶瑪巴,他給噶瑪巴極少的理由相信他足以在國外代表噶瑪噶舉。如果形勢可以被輪替的話,阿貢可能會後悔他在噶瑪巴面前粗魯的表現,以及公開在噶瑪巴背後批評他。要從噶瑪巴處得到他想要的,阿貢開始裝模作樣,在任何人面前都宣告他對噶瑪巴的欽佩之意,沒人知道他的技倆是否奏效,但噶瑪巴聖上的確送給阿貢一紙標準證書,僅適用作為創巴仁波切的一名次要喇嘛侍者。

一項令人難以理解的要求

1970年或1971年,阿貢回到印度。他拜訪隆德寺,見到噶瑪巴和司徒仁波切。

祖古烏金仁波切(Tulku Urgyen Rinpoche)的兩個兒子,卻吉尼瑪和秋林仁波切(Chokyi Nyima and Chogling Rinpoche)當時都在隆德寺。在寺廟裏衆所周知他們兩位和噶瑪巴極為親近。因為他們也是夏瑪巴的同班同學,和夏瑪巴也是好友。某日,阿貢不經意地告訴郤吉尼瑪,他早在夏瑪巴還是個小孩,名叫"多杰拉"(Dorjela)時即已認識他,但是,既然他已得到夏瑪仁波切之地位,阿貢說他沒有意願再和夏瑪巴交往。

夏瑪仁波切堅稱他從未認識阿貢祖古個人。但是他記得,當兩人在隆德寺相遇時,阿貢會避開夏瑪巴。某個事件特別闡明了阿貢對夏瑪巴所表現的奇怪的怨恨態度。

1971
年當阿貢離開隆德寺沒多久,夏瑪仁波切收到一封來自阿貢的信,信中帶著奇怪的請求:阿貢請他列下隆德寺裏懸掛的唐卡"黃金寶鬘"(Golden Rosary)裏描繪的42位喇嘛之名。仁波切覺得奇怪,一名總是避開他的喇嘛竟會來信作此要求。但是他決定回應以協助。他繪了一份黃金寶鬘之圖表,寫上每一位喇嘛之名號,此圖表正確顯示在黃金寶鬘中有六位夏瑪巴,三位司徒巴,一位嘉察,另有最近加入的兩位蔣貢康楚以及其他喇嘛。

夏瑪仁波切從未收到回應。阿貢為何要問他此問題?他可以極方便去問隆德方丈創古仁波切或他自己的上師司徒仁波切。夏瑪仁波切猜測可能阿貢以為可以羞辱他。阿貢從未受過正式的佛教歷史教育,所以他可能以為在黃金寶鬘唐卡裏,所有戴著紅冠的喇嘛都是他自己上師司徒仁波切的轉世,而非夏瑪巴。可能阿貢以為強迫夏瑪巴指出此點會使他覺得尷尬。

噶瑪巴責罵阿貢(1974

1974年,噶瑪巴第一次到西方弘法。在他橫越歐洲之旅,接待他的道場分屬於喇嘛歐理年代爾(Lama Ole Nydahl)和卡盧仁波切,只有在英國時噶瑪巴在阿貢的道場裏。

阿貢仍然需要嘉華噶瑪巴的支助以支撐他在英國佛教徒前的地位,他假意恭敬噶瑪巴以增強他自己的名望。噶瑪巴抵達三耶林不久後,阿貢依照計劃向噶瑪巴提出一個不尋常的要求,請噶瑪巴不要以創巴仁波切客人身份訪問美國。當時,阿貢和他的前主人間已不和(譯註2),他並試著敗壞創巴的名譽。噶瑪巴責罵阿貢的陰謀,並立刻離開前往美國,他在三耶林停留時間極短暫,不到兩週。

不請自來,參與1977年噶瑪巴歐洲之行

1977年,在噶瑪巴第二次至西方弘法之行中,阿貢不請自來參加噶瑪巴歐洲之行。噶瑪巴一行人停留在許多歐洲卡盧仁波切的道場。阿貢被聽到向噶瑪巴經常說一些對卡盧仁波切毀謗的評論以挑撥二者之關係。繼續不斷的誹謗的確使噶瑪巴和卡盧仁波切間的關係變得冷淡,但是阿貢的負面行徑終於使他事與願違,可是就在那之前,阿貢將遭受一個特別尷尬的插曲。

阿貢不知怎麼設法偷竊到了噶瑪巴的信紙,信頭上印有官方紋飾。在一張竊取來的信紙上,阿貢自行打字,內容為宣佈噶瑪巴正式指派他為所有歐洲噶瑪噶舉佛教道場的新任總指導。阿貢一定一直在等合適的時刻要得到噶瑪巴的簽字,某個時刻當噶瑪巴不會要求他說明內容時,信是以英文書寫的,阿貢知道噶瑪巴並不暸解英文。

機會來臨。在布魯塞爾卡盧仁波切的道場裏,噶瑪巴正忙著和一些西方弟子會見,當噶瑪巴被人群包圍並專注在他們各種問題時,阿貢將他的信暗中塞入噶瑪巴面前的桌面,要求一個快速的簽字,好像這是一種例行公事。可能對世間法極為單純,噶瑪巴拿出他的筆。幸運地,他的秘書阿奇測培(Achi Tsephel)挽回局勢,阿奇測培看到阿貢想要作什麼,迅速地將信件撤移走。其後,令他極為窘迫的是,阿奇測培將整封信翻譯給噶瑪巴聽。

噶瑪巴極為憤怒,但阿貢並未放棄,帶著特有的厚顏,他堅持是噶瑪巴自己告訴他草擬此信。噶瑪巴尖銳的回答,如果他需要這種信,他會叫他自己的秘書起草。阿貢的技倆完全暴露了,氣惱的離去。總共算來,在他羞愧的回到桑耶林之前,阿貢在歐洲和噶瑪巴相處約三週。這段插曲對噶瑪巴說明阿貢對卡盧仁波切之批評可能是空穴來風,兩位喇嘛又重修舊好。

在布魯塞爾那一曰幾乎顏面盡失,阿貢可能憂慮他在歐洲未來的地位。於1979年,他作了兩次陪罪以保持顏面,首先,他向卡盧仁波切道歉,因為他在噶瑪巴面前中傷他;然後他到隆德寺親自向噶瑪巴道歉。在這兩次道歉行為中,他贊助法會以清淨他的惡業。在希瑪拉亞佛教社區裏,人人將此事看成是阿貢的羞辱。

身、語、意與噶瑪巴相距甚遠

阿貢祖古從未與故十六世噶瑪巴有過親近係。他從未在西藏會見過噶瑪巴本人,且他僅到過噶瑪巴隆德主廟每次數日而已。於新德里,阿貢僅見過噶瑪巴二到三次,但每次都是短暫相遇。在歐洲,從19741977,阿貢和噶瑪巴相處的時間只見他窘迫自己。

阿貢從未是噶瑪巴拉卜楞的工作人員。他開始是以秋揚創巴侍者身份來到隆德寺接近噶瑪巴,當阿貢被認為是噶瑪噶舉喇嘛(雖然只是一名極次要的喇嘛),他屬於司徒仁波切之管轄,而非噶瑪巴。

於蘇格蘭的桑耶林,阿貢的確收到來自噶瑪巴的數封信,其目的是用於支援阿貢在英國的募款活動,這些信是因為當時噶瑪巴與創巴仁波切之關係才被發出到,並非為了阿貢祖古。

整體而言,所有這些場合組合成總數約五星期阿貢曾真正與噶瑪巴相處總共的時光,如此短暫的時間幾乎沒有足夠時間使他成為故噶瑪巴權威人士,同理可證於他的弟弟喇嘛耶希,他在隆德替噶瑪巴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個月。

阿貢之弟蔣札,又名喇嘛耶希

阿貢之弟蔣札(Jamdrak)於1980年於紐約屋士達(Woodstock)受戒,自此之後,人們稱他為喇嘛耶希。

蔣札曾於新德里的英語中學就讀過,畢業後,他無法進入大學,他寫信給隆德噶瑪巴求職,他的請求被批准,於是他在1967年抵達隆德,此為他首度見到噶瑪巴。

因為他能說英語,蔣札的工作是迎接印度訪客並接待他們進出和噶瑪巴面談。但是,隆德寺的人們聽到每當被問及,他總是說司徒仁波切是他的上師,他屬於司徒仁波切之拉卜楞。當時司徒仁波切正在隆德寺入學,蔣札將所有閒暇時間均與他的上師度過。

蔣札在隆德寺工作不到兩年即離開噶瑪巴前往英國加入他哥哥的道場。蔣札直接替故噶瑪巴工作的時間最多不超過六、七個月,剩餘時間噶瑪巴在訪問不丹或印度的旅途上。

1980
年,噶瑪巴停留在他美國的主要道場紐約屋士達數星期,噶瑪巴在屋士達時,蔣札剛受過戒,並在堪布卡達指導下閉關。

由於他們身不在隆德,而且和十六世噶瑪巴有相當的距離,我們可以推測阿貢祖古和喇嘛耶希透露給米克.布朗書寫有關隆德寺的許多事件不值得信賴。





321:這些回應文章刊登於下列網www.karmapa-issue.org上。

322:喇嘛歐理是一位噶瑪噶舉的教師,他在全世界各地創立了許多佛教道場,他們的佛教傳播網名為"金剛道"(Daimond Way)。

323:巫師。

324:"仁千德卓"為西藏寧瑪派續部集典。

325:一種裝飾用的石頭。

326:編者註,雖然阿貢是創巴的侍者和弟子,但他卻顯得對司徒仁波切和其在噶瑪噶舉的階位較有興趣。

譯註1:斐達.貝荻(Freda Bedi19111977),又名格隆瑪.噶瑪.肯邱.帕嫫(Gelongma Karma Kechog Palmo),英國人,曾受過沙彌尼戒,為西方世界最早在藏傳佛教中出家之女衆。

譯註2:參閱創巴仁波切之著作"生於西藏"(Born in Tib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