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十世噶瑪巴的敘述
摘錄自"噶瑪巴預言"
蘇維亞.黃原著,林淑貞中譯
第十世噶瑪巴卻英多杰(Choying Dorje,1604一1674)為第六世夏瑪巴曲吉旺秋(Chokyi Wangchuk)的一名虔誠弟子,本章將由第十世噶瑪巴所著的有關他上師的傳記,"菩薩傳,滿願牛"(The Biography of Bodhisattva, the Bountiful Cow)中摘錄出部份段落,讀者可以藉此一瞥兩位大師的生活狀況,這份傳記和十世噶瑪巴的自傳出自同一時期。
這些章節描述十世噶瑪巴如何從他的上師處受教,二人如何共渡時光,以及最後十世噶瑪巴如何安排上師的葬禮及追悼事宜。十世噶瑪巴的文句中充滿對他上師的讚嘆欽羨,對他而言、第六世夏瑪巴等同一尊佛。貫穿整本傳記中,噶瑪巴稱呼第六世夏瑪巴為"曲吉旺秋菩薩"(Bodhisattva Chokyi Wangchuk),而稱他自己是"凡夫旺秋"(Jigten Wangchuk)。(譯註1)
第十世噶瑪巴的文句中表達他將老師尊奉為上師的至高崇敬,此點和特休(Terhune)試圖將夏瑪巴製造成一名政客的形象截然不同。許多其他歷史資料也證實了和六世夏瑪巴同時期的人們對他也同樣懷著至高敬意。(註140)
在下面的章節中,十世噶瑪巴形容他如何向六世夏瑪巴請求教法,字裏行間明顯的表露出他如何珍惜能夠向這位大師學習的機緣,他們的關係建基於上師對弟子傳達佛陀教法之因緣。(所有註釋為作者添置)
"菩薩傳",十世噶瑪巴,172一173頁;
夏天已然開始(註141),我騎了一匹青色駿馬去拜見曲吉旺秋菩薩,我想邀請他到一處風景幽美適合閉關的地方,如是也許我可以從他得到一些教誨。
當我向他提出請求時,曲吉旺秋菩薩立刻答應教導我。
他決定教導我薩學謹大師(Master Satshosgyin,註142)之佛本生傳記,此書以優美的詩句書寫而成,曲吉旺秋菩薩從他的架上取下此書交給我。
在騎回家的路上,我獨自思量,"我現在感受到的快樂是來自和曲吉旺秋菩薩相處而有的,他的教學實在精湛,如此之精彩使我決心成為曲吉旺秋的弟子。我的喜悅是如此的奧妙,沒有任何其他快樂可以與之相比擬,即使最富有的天帝也無法相比,他們的喜悅和我的相較則遜色多了。"
在十世噶瑪巴身上,我們看到一名體認上師在菩薩道的甚深證量的弟子,他相信佛法的修行道終將導至覺悟,因此,十世噶瑪巴承諾自己將追循上師的步履:
"菩薩傳",十世噶瑪巴:
我們在"普賢"(Kuntu Zangpo)處閉關,曲吉旺秋菩薩坐在岩石上,我則坐在較低處以示恭敬。然後他教我薩學謹大師詩句裏所描述的佛陀生平的故事,他也告訴我毗奈耶(譯註2)典籍裏有關佛陀,菩薩,以及羅漢的故事(註143)。
整整七日,曲吉旺秋菩薩教導我如何修行菩薩道,並且追循深廣如海的菩薩美德,我聆聽了••••
曲吉旺秋菩薩對所有大菩薩們的無量美德極爲熟悉,正如他自己也已到達他們的境界,正如他們,他持有同等的悲心去引導他人到達解脫海,如此他們可以了解佛陀無上的美德。我為何不追循這位大菩薩呢?
我尋自思維,"我是一位上師,收取供養炫耀地位實屬無益,我將追隨這位菩薩,他的法舟將會載著我渡過輪迴海至涅槃岸。從今往後,我誓言追隨他。"
下一段摘錄描述師徒之間的互動,於其中兩位大師如何在分享思維及觀點中度過時光:
"菩薩傳", 第十世噶瑪巴:
曲吉旺秋菩薩和我,凡夫旺秋,一起在族普寺的頂樓,我們一起繪製一幅唐卡,其內容為諸菩薩及羅漢環繞著佛陀。我們也繪畫觀音及其他聖像。他和我討論如何繪畫背景風景,當我們在繪畫時,我們同時都覺得領受到許多加持力和功德。
有時,曲吉旺秋菩薩和我會進入山區,山中百花盛開,林木葱鬱,許多動物會前來迎接我們。
曲吉旺秋菩薩告訴我所有有關菩薩之行誼,他非常詳細的講述那些感人的故事:菩薩們在過去生自己如何也是動物,他們如何幫助其他動物,如何以仁慈感動其他動物。這些故事激勵我,並指引我如何修行菩薩道,對他我有太多類似的經驗••••
十世噶瑪巴描述六世夏瑪巴如何助益各行各業人們的需求,從修行人到寺廟及在家人的團體。然後他描述當藏王邀請六世夏瑪巴去王城時,上師的態度及反應:
"菩薩傳",第十世噶瑪巴:
當曲吉旺秋菩薩傳法時,弟子們聚精會神聆聽,之後,他們決意出離如蛇穴般的家室。他們選擇居住在小茅篷或山洞裏,處於樹林百花中,和鹿群及鳥類相為伍,在這種環境下,他們不會遭受刺激或干擾。依據曲吉旺秋菩薩所教而修行,許多弟子能夠出離世間法並住於定境之樂(註144)。
某日,當曲吉旺秋在風景幽美的寧杰林寺(譯註3)向僧衆們(註145)傳法時,第悉藏巴(藏王,註146)派來一位使者,邀請曲吉旺秋菩薩前往第悉的住處傳法。曲吉旺秋菩薩遲疑前往,因為他將這種地方視爲輪迴世間處所(註147),他沒有回應,而使者等待曲吉旺秋菩薩的回答等了相當一段時間。
負責維續僧團的執事們找曲吉旺秋菩薩商量,他們勸阻切莫忽視第悉的要求,如此做可能會替寺廟造成問題,他們認為合作會較有助益。
曲吉旺秋菩薩考量當時的狀況,他了解那些負責維持寺廟的人希望得到第悉和其王國的支援,他也相信在第悉藏巴統治下的人們會受益於佛法,如是此國將會成為功德之邦,他決定圓滿僧團執事們之願,接受了第悉藏巴的邀請。
他來找我告知他決定前往,並問我是否願意同行。
我回答說,"從我離家那一刻起,我從未有機會處於像在此寺廟內一樣平靜的閉關,遠離世間煩惱。我為何要去王宮而浪費寶貴的機緣?我不去。"
曲吉旺秋菩薩說,"我們應當去滿足他們的願望。然後我們將去岡仁波齊山(譯註4)。
我説,"好吧,曲吉旺秋大菩薩既已決定了,我將跟隨他。"
••••••當我們在藏地時,曲吉旺秋菩薩將教導佛法這份珍貴的禮物給予當地人們。他告訴藏王大赦所有在獄中受苦的罪犯,因為統治者多半以自我中心爲出發點,經常會對罪犯們處以極刑。
王國中的商人們及其他人民獻給我們許多物品,我們將所有奉獻來的動物放生,並將所有其他物品分配給窮人。過了一段時間,曲吉旺秋菩薩決定去一個有許多山洞的地區,尊者密勒日巴曾在那裏閉關,我,凡夫旺秋,追隨他••••••
當十世噶瑪巴和六世夏瑪巴在典瑪準(Deng mardrin,註148)(譯註5)時,弟子察覺到上師已逐漸驅近生命的尾聲,他描述上師般涅槃(圓寂)之前與他相處的那段時光:
"菩薩傳",第十世噶瑪巴,293頁,
我開始覺得悲傷和憂慮,我覺得曲吉旺秋菩薩可能很快要進入般涅槃了。
曲吉旺秋菩薩來找我並問我,"你為何哀傷?"
我回答,"您是一位偉大的菩薩,但是您的身體日漸衰微。冬天才剛開始,但小河的水位卻不尋常的降低,在樹林裏,有些花朵已開始乾枯但有些仍在盛放;動物和鳥類忙著在為冬天貯糧,但是青草仍從地底冒起(註149);還有,您不時注視著動物群並讓它們看到您(註150)。這些跡象顯示您可能即將圓寂,那是我正覺得哀傷之原因。••••••"
然後曲吉旺秋菩薩告訴我,"許久以前,我曾告訴過你輪迴世間就像在水中的一個水泡。請莫哀傷,吉天旺秋,你認為池塘裏的一叢荷花可以永遠在一起而不分離嗎?"
我回答,"不能。"
曲吉旺秋菩薩繼續說,"正確,有時候池塘尚未乾涸而荷花即已乾枯,有時候荷花尚在而池塘已乾涸。有些人死去時貧困潦倒有些人富裕而亡。每一個人遲早都會死亡,此世間的人類就如花朵一般,他們出生,過日子,老化然後死去,這是一個相續的輪轉••••••"
某日清晨,我問曲吉旺秋大菩薩,"您感覺如何?"(註151)
他説,"我沒有任何痛苦,我覺得休息得很好。"
他看來比以前更愉悅。我奉上早茶,他喝了。太陽升起後數片刻,曲吉旺秋菩薩身心毫無任何痛楚安然圓寂了。
這一段文字顯示第十世噶瑪巴對他上師甚深的情感以及他對六世夏瑪巴圓寂的失落感。
十世噶瑪巴繼續描述在上師圓寂後他極深切的哀慟,他如何小心處理遺體,以及在哀傷中他如何反覆省思無常。
十世噶瑪巴為他的上師籌備了一場莊嚴的葬禮,依據佛制,他建造了一座靈塔來保存上師的"庫東"(註152)。他希望此靈塔會賜予那些前來哀悼的人們以及未來世可能會到此地致敬的人們加持力。
"菩薩傳",第十世噶瑪巴:
我將曲吉旺秋菩薩的遺體運回族普寺 ,讓人們有機會因對遺體獻供及禮拜而得到功德。我每七天更換遺體外的飾布,換上嶄新的白布,黃布,紅布,綠布,以及藍布••••••(註153)
我也通知禪修中的僧侶們,告訴他們全部集合到族普寺來獻供以得到大功德••••••
他們都來到族普山谷裏集合,分散在河的兩岸,所有的修行僧侶充滿空間有如紅色蓮花遍佈於恆河之兩岸。他們自行做禮拜並祈願,我則提供他們住處,三餐以及茶水。
之後,我從尼泊爾邀請來了最善巧的銀匠(註154),建造一座供奉曲吉旺秋菩薩遺體的靈塔,這座大塔由純銀打造成,上面並鑲嵌各種彩色珍貴寶石為飾,••••••
爲了利益他人,我僱用了最佳的建商在靈塔座旁建造了一座寺廟,我個人也身體力行參與建廟工程。
那些參拜靈塔的人將會得大利益。其旁的寺廟有如殊勝淨水將淨化一切衆生的障礙;就是那些具備殊勝心性的人也可利用此加持力如階梯以到達解脫之屋;任何禮敬曲吉旺秋菩薩靈塔之人將會往生阿彌陀佛淨土。
建造寺廟以及供奉曲吉旺秋菩薩的靈塔我所得到的功德將遍利一切有情眾生,包括天人。這些功德大如供養十方三千大千世界諸佛的功德,那些隨喜我功德的人將得到同等功德。
你應當以我過去,現在,未來的行止為依歸,若你追循我的方法,我們在未來世將會成為法友直至正覺。
顯而易見的,噶瑪巴吉天旺秋將他的上師恭敬為一位具大成就的菩薩,他煞費苦心為六世夏瑪巴安排了一場莊嚴的葬禮,因為他希望別人像他自己一樣,可以由夏瑪巴的靈體得到加持力。
但是,這不僅只是出自於一名虔敬的徒弟的陳述而已,書中描述衆多的僧侶來到族普寺來致敬也反映出人們對六世夏瑪巴所懷的巨大的敬意,正如歷史資料所記載。
第十世噶瑪巴同時也敬佩他的精神上及道德上的清亷性,此外,正如他與六世夏瑪巴共處過相當長久的時光,他所描述的上師的生活代表一份關鍵性的歷史文件,其他的藏文傳記以及歷史記載在描述六世夏瑪巴時,也證實了我們在此所看到的正面描述。
如前章所提到,特休(Terhune)要我們去想像兩位大師之間因為彼此矛盾的政治目標而存在著緊張關係,以上所摘引的段落,清楚描繪了一種師徒間殊勝關係,此二人既無政治權力興趣亦毫不涉及政治操作。第六世夏瑪巴和第十世噶瑪巴教導他人像他們一樣出離世間生活,退隱到一種奉獻於弘揚佛法的生活裏。
註140:例如,第八世司徒仁波切卻吉炯內(8th Situ Choskyi Jugnes)所著的"歷代夏瑪巴傳記"(the biographies of the Shamarpas)。
註141:"菩薩傳":摘錄開始於第172頁。十世噶瑪巴對美麗的夏天之描述並未包含於此,然後再從第173頁開始。
註142:薩學謹大師(Satshosgyin)著作了一部佛陀在成為悉達多太子之前許多生的傳記,當時,佛陀是一位菩薩,此表示他不但爲此世界的人類及動物謀求福祉,他也同時利益其他世界的各類眾生。
註143:阿羅漢(Arhat):字意為"摧敵者"。由於淨除染著(由"敵人"所製造的煩惱),阿羅漢成就去除痛苦的能力。阿羅漢已可了斷生死但尚未得正等正覺。(譯註6)
註144:三摩地(Samadhi):定境。此名詞經常用於禪坐。
註145:此處"僧伽"指和合眾。
註146:藏王:第悉(Desi)為統治者;"藏"(Tsang)爲西藏中部。
註147:輪迴(Samsara):文意為"輪"或循環。指的是由生、老、病、死等組成無盡的生命循環。佛陀教導,此種存在是由個人所造業力所引起的一種困惑的受苦狀態。
註148:此地區在尼泊爾與西藏邊境,有許多山洞。西藏大成就者之一密勒日巴曾在此閉關過。
註149:佛經裏解釋當環境周遭顯現異常的現象時表示某位菩薩即將辭世。
註150:動物可以從看到菩薩而得到加持。此處表示六世夏瑪巴在加持動物群。
註151:菩薩傳,第315頁。
註152:庫東,kudung,上師的遺體。
註153:金剛乘裏五色代表五智。
註154:菩薩傳,第325頁,節略譯文。
譯註1:藏文Jigten原意為世間。
譯註2:毗奈耶:Vinaya,意為"律",為佛教戒律的一種。它是僧團共同生活的規定。記錄、收集僧團戒律的經典也稱為毗奈耶。
譯註3:札唐寧傑林寺(Zatham Nyinche Ling Monastery):為六世夏瑪巴所建造之佛教學院,後被迫轉成格魯派寺廟。
譯註4:岡仁波齊峰:梵語稱為吉羅娑山( Kailasa Parvata)為岡底斯山脈主峰第二高峯,位於西藏普蘭縣內,南臨"瑪旁雍錯"和"拉昂錯"。藏傳佛教認為此山為勝樂金剛之壇城,也是密勒日巴戰勝苯教徒之處。"仁波齊"即"仁波切"之另一譯音。
譯註5:此地區指的是拉普奇(Lapchi),位於尼泊爾木斯塘(Mustang)境內,此高山中有十二個山洞,密勒日巴曾在其中八個山洞中修行過相當長時間。許多其他噶舉派大師如惹瓊巴等也曾在此修行過。有數本藏文著作介紹此處,其中之一為六世夏瑪巴之著作。
譯註6:"敵人"即是"我執"。
摘錄自"噶瑪巴預言"
蘇維亞.黃原著,林淑貞中譯
第十世噶瑪巴卻英多杰(Choying Dorje,1604一1674)為第六世夏瑪巴曲吉旺秋(Chokyi Wangchuk)的一名虔誠弟子,本章將由第十世噶瑪巴所著的有關他上師的傳記,"菩薩傳,滿願牛"(The Biography of Bodhisattva, the Bountiful Cow)中摘錄出部份段落,讀者可以藉此一瞥兩位大師的生活狀況,這份傳記和十世噶瑪巴的自傳出自同一時期。
這些章節描述十世噶瑪巴如何從他的上師處受教,二人如何共渡時光,以及最後十世噶瑪巴如何安排上師的葬禮及追悼事宜。十世噶瑪巴的文句中充滿對他上師的讚嘆欽羨,對他而言、第六世夏瑪巴等同一尊佛。貫穿整本傳記中,噶瑪巴稱呼第六世夏瑪巴為"曲吉旺秋菩薩"(Bodhisattva Chokyi Wangchuk),而稱他自己是"凡夫旺秋"(Jigten Wangchuk)。(譯註1)
第十世噶瑪巴的文句中表達他將老師尊奉為上師的至高崇敬,此點和特休(Terhune)試圖將夏瑪巴製造成一名政客的形象截然不同。許多其他歷史資料也證實了和六世夏瑪巴同時期的人們對他也同樣懷著至高敬意。(註140)
在下面的章節中,十世噶瑪巴形容他如何向六世夏瑪巴請求教法,字裏行間明顯的表露出他如何珍惜能夠向這位大師學習的機緣,他們的關係建基於上師對弟子傳達佛陀教法之因緣。(所有註釋為作者添置)
"菩薩傳",十世噶瑪巴,172一173頁;
夏天已然開始(註141),我騎了一匹青色駿馬去拜見曲吉旺秋菩薩,我想邀請他到一處風景幽美適合閉關的地方,如是也許我可以從他得到一些教誨。
當我向他提出請求時,曲吉旺秋菩薩立刻答應教導我。
他決定教導我薩學謹大師(Master Satshosgyin,註142)之佛本生傳記,此書以優美的詩句書寫而成,曲吉旺秋菩薩從他的架上取下此書交給我。
在騎回家的路上,我獨自思量,"我現在感受到的快樂是來自和曲吉旺秋菩薩相處而有的,他的教學實在精湛,如此之精彩使我決心成為曲吉旺秋的弟子。我的喜悅是如此的奧妙,沒有任何其他快樂可以與之相比擬,即使最富有的天帝也無法相比,他們的喜悅和我的相較則遜色多了。"
在十世噶瑪巴身上,我們看到一名體認上師在菩薩道的甚深證量的弟子,他相信佛法的修行道終將導至覺悟,因此,十世噶瑪巴承諾自己將追循上師的步履:
"菩薩傳",十世噶瑪巴:
我們在"普賢"(Kuntu Zangpo)處閉關,曲吉旺秋菩薩坐在岩石上,我則坐在較低處以示恭敬。然後他教我薩學謹大師詩句裏所描述的佛陀生平的故事,他也告訴我毗奈耶(譯註2)典籍裏有關佛陀,菩薩,以及羅漢的故事(註143)。
整整七日,曲吉旺秋菩薩教導我如何修行菩薩道,並且追循深廣如海的菩薩美德,我聆聽了••••
曲吉旺秋菩薩對所有大菩薩們的無量美德極爲熟悉,正如他自己也已到達他們的境界,正如他們,他持有同等的悲心去引導他人到達解脫海,如此他們可以了解佛陀無上的美德。我為何不追循這位大菩薩呢?
我尋自思維,"我是一位上師,收取供養炫耀地位實屬無益,我將追隨這位菩薩,他的法舟將會載著我渡過輪迴海至涅槃岸。從今往後,我誓言追隨他。"
下一段摘錄描述師徒之間的互動,於其中兩位大師如何在分享思維及觀點中度過時光:
"菩薩傳", 第十世噶瑪巴:
曲吉旺秋菩薩和我,凡夫旺秋,一起在族普寺的頂樓,我們一起繪製一幅唐卡,其內容為諸菩薩及羅漢環繞著佛陀。我們也繪畫觀音及其他聖像。他和我討論如何繪畫背景風景,當我們在繪畫時,我們同時都覺得領受到許多加持力和功德。
有時,曲吉旺秋菩薩和我會進入山區,山中百花盛開,林木葱鬱,許多動物會前來迎接我們。
曲吉旺秋菩薩告訴我所有有關菩薩之行誼,他非常詳細的講述那些感人的故事:菩薩們在過去生自己如何也是動物,他們如何幫助其他動物,如何以仁慈感動其他動物。這些故事激勵我,並指引我如何修行菩薩道,對他我有太多類似的經驗••••
十世噶瑪巴描述六世夏瑪巴如何助益各行各業人們的需求,從修行人到寺廟及在家人的團體。然後他描述當藏王邀請六世夏瑪巴去王城時,上師的態度及反應:
"菩薩傳",第十世噶瑪巴:
當曲吉旺秋菩薩傳法時,弟子們聚精會神聆聽,之後,他們決意出離如蛇穴般的家室。他們選擇居住在小茅篷或山洞裏,處於樹林百花中,和鹿群及鳥類相為伍,在這種環境下,他們不會遭受刺激或干擾。依據曲吉旺秋菩薩所教而修行,許多弟子能夠出離世間法並住於定境之樂(註144)。
某日,當曲吉旺秋在風景幽美的寧杰林寺(譯註3)向僧衆們(註145)傳法時,第悉藏巴(藏王,註146)派來一位使者,邀請曲吉旺秋菩薩前往第悉的住處傳法。曲吉旺秋菩薩遲疑前往,因為他將這種地方視爲輪迴世間處所(註147),他沒有回應,而使者等待曲吉旺秋菩薩的回答等了相當一段時間。
負責維續僧團的執事們找曲吉旺秋菩薩商量,他們勸阻切莫忽視第悉的要求,如此做可能會替寺廟造成問題,他們認為合作會較有助益。
曲吉旺秋菩薩考量當時的狀況,他了解那些負責維持寺廟的人希望得到第悉和其王國的支援,他也相信在第悉藏巴統治下的人們會受益於佛法,如是此國將會成為功德之邦,他決定圓滿僧團執事們之願,接受了第悉藏巴的邀請。
他來找我告知他決定前往,並問我是否願意同行。
我回答說,"從我離家那一刻起,我從未有機會處於像在此寺廟內一樣平靜的閉關,遠離世間煩惱。我為何要去王宮而浪費寶貴的機緣?我不去。"
曲吉旺秋菩薩說,"我們應當去滿足他們的願望。然後我們將去岡仁波齊山(譯註4)。
我説,"好吧,曲吉旺秋大菩薩既已決定了,我將跟隨他。"
••••••當我們在藏地時,曲吉旺秋菩薩將教導佛法這份珍貴的禮物給予當地人們。他告訴藏王大赦所有在獄中受苦的罪犯,因為統治者多半以自我中心爲出發點,經常會對罪犯們處以極刑。
王國中的商人們及其他人民獻給我們許多物品,我們將所有奉獻來的動物放生,並將所有其他物品分配給窮人。過了一段時間,曲吉旺秋菩薩決定去一個有許多山洞的地區,尊者密勒日巴曾在那裏閉關,我,凡夫旺秋,追隨他••••••
當十世噶瑪巴和六世夏瑪巴在典瑪準(Deng mardrin,註148)(譯註5)時,弟子察覺到上師已逐漸驅近生命的尾聲,他描述上師般涅槃(圓寂)之前與他相處的那段時光:
"菩薩傳",第十世噶瑪巴,293頁,
我開始覺得悲傷和憂慮,我覺得曲吉旺秋菩薩可能很快要進入般涅槃了。
曲吉旺秋菩薩來找我並問我,"你為何哀傷?"
我回答,"您是一位偉大的菩薩,但是您的身體日漸衰微。冬天才剛開始,但小河的水位卻不尋常的降低,在樹林裏,有些花朵已開始乾枯但有些仍在盛放;動物和鳥類忙著在為冬天貯糧,但是青草仍從地底冒起(註149);還有,您不時注視著動物群並讓它們看到您(註150)。這些跡象顯示您可能即將圓寂,那是我正覺得哀傷之原因。••••••"
然後曲吉旺秋菩薩告訴我,"許久以前,我曾告訴過你輪迴世間就像在水中的一個水泡。請莫哀傷,吉天旺秋,你認為池塘裏的一叢荷花可以永遠在一起而不分離嗎?"
我回答,"不能。"
曲吉旺秋菩薩繼續說,"正確,有時候池塘尚未乾涸而荷花即已乾枯,有時候荷花尚在而池塘已乾涸。有些人死去時貧困潦倒有些人富裕而亡。每一個人遲早都會死亡,此世間的人類就如花朵一般,他們出生,過日子,老化然後死去,這是一個相續的輪轉••••••"
某日清晨,我問曲吉旺秋大菩薩,"您感覺如何?"(註151)
他説,"我沒有任何痛苦,我覺得休息得很好。"
他看來比以前更愉悅。我奉上早茶,他喝了。太陽升起後數片刻,曲吉旺秋菩薩身心毫無任何痛楚安然圓寂了。
這一段文字顯示第十世噶瑪巴對他上師甚深的情感以及他對六世夏瑪巴圓寂的失落感。
十世噶瑪巴繼續描述在上師圓寂後他極深切的哀慟,他如何小心處理遺體,以及在哀傷中他如何反覆省思無常。
十世噶瑪巴為他的上師籌備了一場莊嚴的葬禮,依據佛制,他建造了一座靈塔來保存上師的"庫東"(註152)。他希望此靈塔會賜予那些前來哀悼的人們以及未來世可能會到此地致敬的人們加持力。
"菩薩傳",第十世噶瑪巴:
我將曲吉旺秋菩薩的遺體運回族普寺 ,讓人們有機會因對遺體獻供及禮拜而得到功德。我每七天更換遺體外的飾布,換上嶄新的白布,黃布,紅布,綠布,以及藍布••••••(註153)
我也通知禪修中的僧侶們,告訴他們全部集合到族普寺來獻供以得到大功德••••••
他們都來到族普山谷裏集合,分散在河的兩岸,所有的修行僧侶充滿空間有如紅色蓮花遍佈於恆河之兩岸。他們自行做禮拜並祈願,我則提供他們住處,三餐以及茶水。
之後,我從尼泊爾邀請來了最善巧的銀匠(註154),建造一座供奉曲吉旺秋菩薩遺體的靈塔,這座大塔由純銀打造成,上面並鑲嵌各種彩色珍貴寶石為飾,••••••
爲了利益他人,我僱用了最佳的建商在靈塔座旁建造了一座寺廟,我個人也身體力行參與建廟工程。
那些參拜靈塔的人將會得大利益。其旁的寺廟有如殊勝淨水將淨化一切衆生的障礙;就是那些具備殊勝心性的人也可利用此加持力如階梯以到達解脫之屋;任何禮敬曲吉旺秋菩薩靈塔之人將會往生阿彌陀佛淨土。
建造寺廟以及供奉曲吉旺秋菩薩的靈塔我所得到的功德將遍利一切有情眾生,包括天人。這些功德大如供養十方三千大千世界諸佛的功德,那些隨喜我功德的人將得到同等功德。
你應當以我過去,現在,未來的行止為依歸,若你追循我的方法,我們在未來世將會成為法友直至正覺。
顯而易見的,噶瑪巴吉天旺秋將他的上師恭敬為一位具大成就的菩薩,他煞費苦心為六世夏瑪巴安排了一場莊嚴的葬禮,因為他希望別人像他自己一樣,可以由夏瑪巴的靈體得到加持力。
但是,這不僅只是出自於一名虔敬的徒弟的陳述而已,書中描述衆多的僧侶來到族普寺來致敬也反映出人們對六世夏瑪巴所懷的巨大的敬意,正如歷史資料所記載。
第十世噶瑪巴同時也敬佩他的精神上及道德上的清亷性,此外,正如他與六世夏瑪巴共處過相當長久的時光,他所描述的上師的生活代表一份關鍵性的歷史文件,其他的藏文傳記以及歷史記載在描述六世夏瑪巴時,也證實了我們在此所看到的正面描述。
如前章所提到,特休(Terhune)要我們去想像兩位大師之間因為彼此矛盾的政治目標而存在著緊張關係,以上所摘引的段落,清楚描繪了一種師徒間殊勝關係,此二人既無政治權力興趣亦毫不涉及政治操作。第六世夏瑪巴和第十世噶瑪巴教導他人像他們一樣出離世間生活,退隱到一種奉獻於弘揚佛法的生活裏。
註140:例如,第八世司徒仁波切卻吉炯內(8th Situ Choskyi Jugnes)所著的"歷代夏瑪巴傳記"(the biographies of the Shamarpas)。
註141:"菩薩傳":摘錄開始於第172頁。十世噶瑪巴對美麗的夏天之描述並未包含於此,然後再從第173頁開始。
註142:薩學謹大師(Satshosgyin)著作了一部佛陀在成為悉達多太子之前許多生的傳記,當時,佛陀是一位菩薩,此表示他不但爲此世界的人類及動物謀求福祉,他也同時利益其他世界的各類眾生。
註143:阿羅漢(Arhat):字意為"摧敵者"。由於淨除染著(由"敵人"所製造的煩惱),阿羅漢成就去除痛苦的能力。阿羅漢已可了斷生死但尚未得正等正覺。(譯註6)
註144:三摩地(Samadhi):定境。此名詞經常用於禪坐。
註145:此處"僧伽"指和合眾。
註146:藏王:第悉(Desi)為統治者;"藏"(Tsang)爲西藏中部。
註147:輪迴(Samsara):文意為"輪"或循環。指的是由生、老、病、死等組成無盡的生命循環。佛陀教導,此種存在是由個人所造業力所引起的一種困惑的受苦狀態。
註148:此地區在尼泊爾與西藏邊境,有許多山洞。西藏大成就者之一密勒日巴曾在此閉關過。
註149:佛經裏解釋當環境周遭顯現異常的現象時表示某位菩薩即將辭世。
註150:動物可以從看到菩薩而得到加持。此處表示六世夏瑪巴在加持動物群。
註151:菩薩傳,第315頁。
註152:庫東,kudung,上師的遺體。
註153:金剛乘裏五色代表五智。
註154:菩薩傳,第325頁,節略譯文。
譯註1:藏文Jigten原意為世間。
譯註2:毗奈耶:Vinaya,意為"律",為佛教戒律的一種。它是僧團共同生活的規定。記錄、收集僧團戒律的經典也稱為毗奈耶。
譯註3:札唐寧傑林寺(Zatham Nyinche Ling Monastery):為六世夏瑪巴所建造之佛教學院,後被迫轉成格魯派寺廟。
譯註4:岡仁波齊峰:梵語稱為吉羅娑山( Kailasa Parvata)為岡底斯山脈主峰第二高峯,位於西藏普蘭縣內,南臨"瑪旁雍錯"和"拉昂錯"。藏傳佛教認為此山為勝樂金剛之壇城,也是密勒日巴戰勝苯教徒之處。"仁波齊"即"仁波切"之另一譯音。
譯註5:此地區指的是拉普奇(Lapchi),位於尼泊爾木斯塘(Mustang)境內,此高山中有十二個山洞,密勒日巴曾在其中八個山洞中修行過相當長時間。許多其他噶舉派大師如惹瓊巴等也曾在此修行過。有數本藏文著作介紹此處,其中之一為六世夏瑪巴之著作。
譯註6:"敵人"即是"我執"。